塞北大刀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章 老朱:咱为什么不学大宋?,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塞北大刀客,小说巴士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紫禁城。

宣政殿。

此时。

朱元璋负手而立。

看着殿外。

身边。

朱标皱眉道:“父皇,今年朝廷算是最好过的一年,不提十弟年底承诺的400万两银子,便是十弟上次送来的银子,也足够朝廷开支!

给颖国公的南征军犒赏都发下去了,北伐也准备的差不多了,甚至明年就能动手!

您.为何还要为了十弟的200万两银子就.”

朱元璋转过身,笑了笑。

问道:“为了区区200万两银子,咱就让科举延期?

太子,你真当咱会在乎区区一点银子?”

朱标愣了愣。

不在乎吗?

刚才你讨价还价的样子

自己可还历历在目呢!

朱元璋笑着自言自语道:“大明,真的缺钱吗?咱当年问过韩国公,前代财政是怎么个模样!

前朝情况特殊,那些鞑子财政管的稀烂,更是弄出包税制这样的奇葩制度,一年岁入几百万两,咱们不去管它!

单说宋朝,北宋熙宁—元丰年间,朝廷岁入可达6000万贯!折成白银便是6000万两!

南宋时期,即便只剩下了半壁江山,总体收入,也能达到一亿贯!

咱大明,是地不如宋朝广,还是人不如宋朝多?

若是咱想效法宋朝征税,不至于年入只有一千万两!”

朱标愣了愣。

父皇这个观点,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朱元璋笑笑,道:“宋朝财政何以宽裕?韩国公说过,一方面是对百姓横征暴敛,无税不征!但最重要的,还是商业!”

朱标点点头,道:“是啊!那些富商巨贾,手握银钱动辄几十上百万!这一次对盐商的查抄也足可见其实力!儿臣听说,查抄上来的财货价值四百万两之巨!”

朱元璋笑道:“四百万两?那才有多少!有位故人,咱已命蒋瓛去寻了!若是寻到他,你才真正知道商人有多强的实力!”

朱标懵懂地点点头。

在他眼里。

这四百万两已经很触目惊心了。

朱元璋摆摆手,道:“太子!今日咱不提它!

你不是问咱为什么答应檀儿,科举考试可以延期吗?

那是因为咱也觉得,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不是好事!

洪武四年,咱就看出来了!

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都是什么人?

虽然精通经史子集,念的头头是道,但办起实务来,差得远了!

这么多年,咱从民间察举选拔人才,办国子监挑选可用之人,都是因为这科举考试选出来的人不行!

若是多年下来,国家一直这样选拔人才,只怕可用之人将越来越少!

到时候,官不知民,更不通政务!

只怕府县权力都要被他们的师爷和吏员窃走!

那些家伙一辈子晋升无望,到时候拼命搜刮百姓,咱这大明,岂不是要毁了?

檀儿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科举考试改制本与他没什么关系,但他看到了这一点,便要据理力争,跟咱、跟宋讷他们争辩!

就冲这,咱相信,檀儿真的是一心为国为民!”

朱标点点头,道:“十弟眼光深远,又敢为了咱大明仗义执言,儿臣心中也是佩服得紧!”

朱元璋笑笑。

“他?他看的还不够远!”

朱标听到这话,笑道:“还请父皇示下!”

朱元璋道:“檀儿是个办事的好手,所以他的眼里只有实务,却看不远!

他没做过皇帝,不懂也是正常!

其实,官员不通政务又如何,咱可以让吏部制定更详细的观政、学习之法,并在考核的时候加以严格、细化。

能够考上进士的,又岂会有笨人?经过一番学习、历练,也就成了!

咱一开始想的是,这些书呆子只钻研四书五经,那不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吗?

日后,咱大明的官都会认可忠君爱国这一套!

所以咱才将孟子书中大逆不道的言论悉数删除,足足有100多条!

动不动鼓动百姓造反!

哼,这个老夫子真是其心可诛!”

朱元璋踱着步。

皱眉道:“但是咱又想了想,若是科举考试从此以后,真的只考四书五经,是否会造成一个结果!”

朱标忍不住问道:“什么结果?”

朱元璋道:“天下官员皆出一门!大家都是孔孟门人,说话做事,最终的观点和利益也一致!咱这一世倒是无妨!

但后世,若是这些官员皆是如此,岂不是将皇帝架空了?

甚至有可能导致对抗!

咱的后世子孙,又如何跟他们斗?”

朱标听到这里,脸色已经变得十分严肃,他也听明白了父皇的意思。

朱标忍不住点点头,道:“父皇说的是!”

朱元璋笑道:“天下官员出自不同门类,不但可以吸纳更多不同领域的人才,还可以防止他们的利益和倾向一致!

为君者,最怕的不是臣子有反心,而是臣子团结一心啊”

说着。

朱元璋还皱眉道:“除此之外,咱还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读书是一件很费钱的事!

所谓十年寒窗苦读,读书人在这学习的十几年中,几乎都是不做任何事情的!

完全需要依靠家里养着!

同时还要延请名师、四处游学、读大量的书!

这都不是家境贫寒的人可以做得到的!

即便是有出身贫寒者,但他要想改变命运,也得依附于世家大族!

长久下去,天下的官员都是出身富贵,还有谁愿意为穷人说话?

到时候朝廷政令所出,皆是有利于富人而害于穷人!

这大明朝的根不就被他们毁了吗?”

朱标听到这里,顿觉如醍醐灌顶一般,忍不住道:“父皇说的有理!若是长久下去,不出几世,满朝诸公,可都只会为富者说话了!”

朱元璋看着朱标,似笑非笑道:“太子说起来你还不如檀儿!

他虽然也不懂咱!

但他至少还会觉得咱是认为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不利于国家政务畅通,不利于官员选任!

你就不同了!

你居然会觉得,咱竟然会为了区区200万两银子就由得檀儿胡闹了!”

朱标苦笑一声,道:“儿臣知罪!”

朱元璋淡淡道:“现在说回银子的事!

太子,刚才咱也跟你说了!

咱要是想要钱,很简单!

在税制上学大宋便是!

同时,在制度上重视商业,凭咱大明的疆域和百姓!

几年之内,便可以将财税达到上亿贯的高度!”

朱标听到这话,忍不住眉头微皱。

现在大明岁入才1000多万两!

官员们都过的清苦,朝廷开支也时常捉襟见肘

那为什么不实行重商的政策呢?

朱元璋看了眼朱标,笑道:“咱知道你在想什么!

咱心里也爱钱!有了银子,可以干更多事情!

可以让百姓过得更好,甚至可以将多出来的银子给官员发薪俸!

给咱修宫殿,大家穿好的吃好的用好的!

何乐而不为!”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道:“但,一旦实行重商,就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

说着。

朱元璋一字一顿道:“礼崩乐坏!

在咱的眼中,大明,已经足够富强!再富下去,是要出事的!

咱盼着,咱这大明,可以世世代代,就这么长久延续下去!

农民做农民,军人做军人,商人做商人,工匠做工匠!

大家各司其职,各得其乐。人人虽然辛苦,但都能有饭吃、有衣穿!

那不是很好吗?咱当年若是能够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那还至于去造反吗?

百姓其实是很好满足的,只是现在这个生活状况就足够了。

所以咱不想要那么多银子,银子一多人心就乱了!

人人会贪图享乐,奢靡之风,甚至妄图不劳而获!

这样的天下,岂能长久!”

朱标听到这话,也跟着点点头。

“父皇说的是!儿臣常听父皇教导,天下的根本在农,而商不过是末端之事!”

朱元璋笑道:“说的是!咱自少年起,便历经世间磨难,深知百姓之苦!

农业乃是国之大本,社稳民安皆赖此而生。

咱登基之初,即下诏修水利、兴农桑,欲使天下百姓各得其所,衣食无忧!

咱知道,商业之利,能通国与国之财,活络经济之脉,但若鼓励商业,便容易使人沉迷于暴利之中,遗弃农耕之本!

若民众皆弃农从商,谁去耕田?粮食何从而来?国家之基何存?”

朱标道:“重农抑商是国本!动摇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生耽美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斗罗之百变神王奥斯卡

金乌大圣

开局牛家村,我和嫂嫂相依为命

我只想吃大菠萝

长生:皇帝祂疯了

清蒸番薯丸

我修炼水到渠成,攻击每招必中

光军三十

洪荒:我冥河,开局举报系统

不是小杨啊

被开除后,我成了控温型中单

青衣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