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大刀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3章 呵!人情在国公面前不值一提!,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塞北大刀客,小说巴士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问话,哼了一声,道:“干什么了?老十在他的藩地开始清丈土地,公开说要推行摊丁入亩!”

朱标闻言顿时一惊!

有些难以置信道:“这么急?”

对于摊丁入亩的实施难度,朱标十分清楚。

所有的道理,朱檀都曾亲自讲给老朱和他听。

既要实行货币改制,又要改革税收制度,还要面对朝野上下权贵的反对。

其中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

老朱和朱标听到后来,甚至都快实施摊丁入亩的念头了。

总之如今的天下也很安定,国家日渐繁荣,为什么一定要折腾呢?

朱元璋发愁道:“古来爱折腾的主政者,王莽也好,王安石也罢,哪个不是弄的天下大乱,民间沸反盈天?

没想到,老十也跟这些人学,刚刚回到藩地就开始折腾了!

先是改军制,现在又是税制!再改,是不是还要改官制?

干脆把皇帝也改没好了!”

朱标听罢,不禁骇然失笑。

他知道。

父皇这又是生气,在发牢骚呢。

果然,接下来。

朱元璋继续皱眉道:“这个小子!真是一刻也闲不住!这税制、钱制,岂是那么容易改的?

哼!咱还指望他将兖州、青州像长芦盐场那般,经营的好一些!

现在看来,他不搞得民怨沸腾、天下大乱,便是好的了!”

朱标笑笑。

只得跟着朱元璋的话风,道:“改革之事,千头万绪,如今的大明连他所说的第一步,币制都没有稳定,这又如何好开启改制呢?十弟确实有些操切了。”

朱元璋听到币制两个字。

表情有些狼狈。

洪武朝的币制确立,是他亲自主持开展的。

洪武元年,他命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

洪武通宝钱币铸造精美,使用方便,极受民间欢迎。

但很快,老朱就发现了问题。

那就是大明的铜太少,随着大明经济的恢复,对铜钱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洪武通宝快不够用了!

更可恨的是因为大明铜钱含铜量较高,甚至在海外,这种铜钱里面的铜的价值,比钱币本身的价值还要高,这就导致不法商人会偷偷收走这些铜钱,转而运到海外贩卖!

如此一来,市面上的铜钱就更少了。

到了洪武八年,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改革币制,学习元朝,换铜钱为宝钞!

当大明宝钞真正开始发行之后,他才知道元朝皇帝有多爽!

不值钱的纸,随便印一下就变成了能花的钱,这种感觉跟白捡的差不多!

对外打仗要用钱?

印!

赈济灾民要用钱?

印!

修建宫殿要用钱?

印!

所谓印钱一时爽,一直印钱一直爽,无限量化宽松的后果就是大明朝的宝钞贬值速度远超元朝!

从洪武八年到洪武十八年,短短十年功夫,宝钞价值只有它表面币值的四分之一了。

原本朱元璋想着为了尽快推行大明宝钞,所以严禁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同时还停止了洪武通宝的铸造。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宝钞大贬值,导致民间交易混乱,缺乏货币。

无奈之下,朱元璋在洪武十年又再度重新铸造了一批洪武通宝。

之后洪武通宝就在铸铸停停中,纠结拧巴着和大明宝钞一起勉强维持着整个大明朝的经济运转。

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种货币早晚是要变成废纸一张的。

可是,现在让老朱放弃大明宝钞,他又迟迟下不了决心。

毕竟,无上限的财政开支,实在是太爽了!

更何况,随着朱檀给了朝廷上千万两白银,导致朝廷开支又有了白银作为依仗,信用也就提升了不少,相对应的,就稳定了大明宝钞的币值。

此时大明宝钞贬值速度变慢,也让朱元璋十分满意,更加不愿意改革币制了。

但无论如何,当朱标提起来的时候,老朱还是相当尴尬。

朱元璋摆摆手,叹口气道:“咱只是担心,洪武元年至今,百姓才刚过了几天好日子?老十这一折腾,只怕又要乱上一阵子了!幸好咱只给了他两州之地!若是再大些,只怕这天下都要乱了!”

朱标忍不住偷偷瞥了朱元璋一眼。

十弟的性子,父皇你应该早有所知吧。

他什么时候做事情能循规蹈矩,老老实实了?

若是他愿意那么做,又何至于非要跟你讨要两州之地单独治理?

为何直到出了事情才埋怨!

当初若是不给他这么大的权力不就好了.

朱元璋似乎猜到了朱标心中所想。

叹口气道:“老十毕竟是有才的,咱只是盼着他治理一下兖州和青州,知道当政者之不易,也知道治理天下之艰难!

如此方能成大器!

谁想到,这小子如此不知轻重,刚刚接管政务就要翻天了!”

朱标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现在这个情况就跟朱檀改革卫所制度一样。

若是拦下他不妥。

但若是继续放任却又有失控的风险!

朱元璋似乎也陷入了纠结。

良久,方才摇摇头。

“罢了,老十虽然胡闹,但跟老二那个混账比起来,起码还是安了好心的。

若是这一次真的闹出什么乱子来,能给他个教训也是好的。

只盼着大明能因此多一个贤王!

这个代价,咱认了!

哪怕出了叛乱,咱也派兵给他平了,若是最终造成了损失,咱让户部给他填上!

总之他已经给了朝廷那么多银子,挥霍挥霍咱也忍了!

就当是给他交学费了!”

朱标听到这话。

整个人都有些发愣。

父皇够下本的啊!

竟然由着两州之地让十弟折腾,只为了让他能长个教训!

等待朱标告辞离开。

朱元璋却是满脸狼狈地咬牙切齿!

“老十啊老十!咱若不是不愿意在你一个毛孩子面前落下出尔反尔的名声,说什么也不会忍着!

你最好能管好这两个州!”

应天。

紫禁城。

奉天殿。

早朝。

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

处理了几桩政务之后。

发现臣子都是一片寂静。

颔首道:“无事的话,便退朝吧!”

话音落下。

忽然文官队伍中站出一人。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此言一出,几乎就要下班的诸位臣子都是脸色一苦,只得继续站在原地。

大明朝的早朝可不是一件轻松事。

老朱的规矩极严。

每天早朝开始前,官员们就要在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百官就要排好队伍,到卯时初,也就是凌晨五点左右,钟声响起后,宫门开启,百官才能入宫。

然后,便是提心吊胆靠到早朝结束!

第二天,继续!

更要命的是,洪武朝每年只有三天假!

朱元璋的生日一天假,冬至和过年各一天。

大明朝的官员若是家离紫禁城近一些的,倒还好。

若是家境贫寒,离得远了。

每天早上光是走路就要一两个小时。

还要在凌晨四点前赶到午门外排队等候上朝。

也就是凌晨两点就要起床!

日复一日。

这些大明朝的顶级公务员们不得不咬牙坚持。

当然,朱元璋也知道上朝辛苦。

更是曾经体恤徐达,免了他每日来上早朝的苦,准许他不上朝。

而其他官员,此时已经站的腰酸腿麻肚子空空,早就盼着散朝了。

却没想到,还有人如此不通情理,还要上奏本!

朱元璋看向那人,发现是户部尚书茹太素,点点头道:“接来!”

陈老太监从茹太素手中接过奏本,呈给朱元璋。

茹太素缓缓道:“陛下,户部山东清吏司传来消息,鲁王藩地,青州和兖州正组织人手重新清丈土地!此事,臣身为户部尚书,不得不过问!

清丈土地不是小事,臣以为,还是要慎重!

何况,鲁王殿下清丈土地的政令中,颇有不妥之处,更是有待商榷!”

朱元璋皱了皱眉。

这件事他已经打定主意由着朱檀做了!

大不了,便是两个州乱一乱嘛

朱檀这小子才华是够的,只是欠了一些历练,若是能在这件事上遭一些挫折,变得更加沉稳,日后当了大明的辅政亲王,岂不是更加得心应手!

朱元璋淡淡道:“咱不是有个旨意吗?鲁王藩地,青州和兖州二州之事,无论政务、军务,悉数皆由鲁王府自行决定,朝廷不再过问!户部现在自然也不需再管兖州,青州的事情。”

茹太素叹口气,道:“启奏陛下,洪武三年,洪武十四年,朝廷都组织全国进行过土地清丈工作!

此事琐碎繁杂,动用人力物力巨大,并且,清丈过程中还极易引起民怨!

当年便搅得地方苦不堪言。

若无必要,实在不该频繁丈量!”

朱元璋翻着奏本,轻哼一声道:“如今青州兖州的事情咱都已经交由鲁王自行做主了,是否有必要重新清丈不是朝廷说了算,更不是你户部茹尚书说了算!

而是鲁王府说了算!

这件事还要咱反复跟你强调吗?”

茹太素苦笑一声,道:“若只是清丈土地便也还算了!

可是,臣听说这一次鲁王殿下清丈土地,还要将兖州、青州两府的土地重新登记造册!

之前的田契全部作废,一概以这一次土地清丈所得来的田契为准!

若是如此,我户部之前所存的底子也就跟着作废了!

臣以为此事如此鲁莽实在不妥,还请陛下及早阻止!”

朱元璋皱眉道:“咱看也没什么问题!土地清丈,顺便重新登记造册,自然也是为了防止那些大户借着土地清丈的时候,将自己的田产挂靠到其他人的名下,以此来躲避朝廷税赋!”

茹太素叹口气,道:“启奏陛下,可若是如此做了,岂不是清丈的官员说这块地是谁的,便是谁的?

这其中的纠纷,只怕扰民甚多!届时流氓无赖,城狐社鼠作乱,两州百姓何其无辜,要遭此大劫?

何况,田契是何物?

我大明便是连前朝田契都承认!

而如今,鲁王府一句话,这些田契便作废了!

这.这不是要闹乱子吗?”

朱元璋听罢,眉头紧皱。

不过,还是摇头道:“茹尚书!咱说过了!朝廷已将兖州、青州两处的全部政务都交给鲁王府了!户部没有必要再过问!你退下吧。”

茹太素看着朱元璋却是丝毫不惧。

年轻时,他便在户部身居高位,做到了侍郎之职。

若是他循规蹈矩,只怕早十年就做到尚书了!

然而,年轻时候的他尚且敢顶撞朱元璋,甚至朱元璋不喜欢长的奏章,他偏偏每一次还是要长篇大论,最终挨了板子,还被黜落到了地方做小官。

后来成了闲散官员,依然不改其本色,还是个又臭又硬的角色!

现在当了户部尚书,茹太素又岂会轻易退缩?

此时,朱元璋虽然让他退下,但茹太素站在原地纹丝不动,反而看向朱元璋反问道:“陛下,若如此说来,不知这青州兖州两府还是不是大明的土地?

鲁王藩地,是否就真的如此自成一国了?”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全都惊惧不已!

所有人都望着茹太素,满脸震撼!

虽然老朱鼓励官员勇于言事。

但那也仅仅是鼓励官员们按照他的心意去弹劾朝中的重臣勋贵。

可从来没有想过是鼓励他们跟皇帝作对!

君为臣纲!

你们这些当臣子的,还想反了天不成?

多年以来,老朱也是真的敢杀敢砍,那么多文官都是一言不合就处死,导致如今,不要说敢于当面顶撞老朱的了,便是敢怠慢老朱旨意的官员,都没见过!

然而今天,茹太素却大胆地站出来了!

朱元璋看着茹太素,一时间满脸怒容却发作不得。

老实说,他对茹太素本人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郭桓案爆发之后,户部换了一个尚书,一个侍郎,以下的员外郎、郎中,乃至于各司主事全都被处死不少。

整个户部几乎陷于瘫痪。

这茹太素,做事能力极强,雷厉风行,很快就填补上了相应官员空缺。

同时将户部诸多事宜打理的井井有条,很快就让户部从瘫痪状态恢复了正轨。

单论这一点来说,朱元璋都觉得自己慧眼识珠,任命了一个贤臣、能臣!

但眼下,茹太素如此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顶撞自己,也确实让老朱下不来台。

最关键的是,茹太素说的还十分有道理!

这鲁王的藩地就算给他再大的自治权,归根结底也是大明朝的!

总不能说给了他自治权,朝廷就再也管不着了。

朱元璋沉默片刻,道“鲁王到了年底,是要向朝廷缴纳300万两白银的!如此,朝廷便是失了两州之地的收入,也还是大赚特赚,茹尚书,伱又何必如此执着呢?”

茹太素强硬道:“回陛下!臣为大明谋一世,而非一时!

300万两银子是不少,但大明朝万世基业与之相比又如何?”

这话说出口,朱元璋也沉默起来,良久,他无奈道:“此事,容咱再想想!”

武将勋贵队伍里。

蓝玉暗中翘着大拇指道:“这老茹牛哔啊!”

汤河听到蓝玉的话,嘴角忍不住一阵抽搐。

这“牛哔”二字虽然不知道是何意思,但总觉得粗鄙不堪。

真不知道蓝玉又是从哪里跟哪个粗野之人学来的!

蓝玉似乎也察觉到汤河眼角的余光在偷看自己。

于是微微一笑,得意道:“信国公,你可知道我说的牛哔是什么意思?”

汤和目视前方,微微摇头小声道:“我不知道!这话听起来便感觉粗鄙不堪!”

一边满脸冷漠,一边心中冷哼。

能教出这种话来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蓝玉满脸好奇,道:“奇怪呀!这牛哔二字是我跟我儿蓝彬学的,他说,这话在恒中书院很是流行!

是山长.也就是鲁王殿下教他们的!

难道鲁王殿下没跟你说过这话?”

汤和听到这话,眼角一抽。

干咳一声,道:“这二字,初听有些粗鄙!但现在细细品味,倒也别有一番感觉!”

随后狼狈地小声道:“许是这话不怎么常用,所以鲁王没有跟我说过吧”

蓝玉奇怪道:“不应该啊,这话很常用的!

我现在就一天要说十几次,一天不说就浑身难受!

总觉得喊出这两个字来,就有一股精气神在!

这牛哔二字啊,就是夸人好的意思!他们恒中书院每次有人考了第一,就会被所有人夸牛哔!”

汤和点点头。

心中暗暗记下了。

下次见到女儿,自己也要夸她牛哔!

她跟朱檀日夜在一起,想必也熟知这个词的意思吧

若是听到自己如此夸她,一定很开心的

呵呵!

忽然。

龙椅上。

朱元璋看向武将队伍里,汤和蓝玉正在交头接耳。

顿时皱眉道:“信国公,永昌侯!你们二人在聊什么呢?这么开心?说出来也让咱听听!”

事实上,大明朝早朝规矩森严。

根本不允许大臣交头接耳。

但朱元璋对这件事也有些头疼。

因为上朝的人可不只是文官。

武将勋贵也在其列!

这些人纵然被自己收拾了一遍又一遍。

可粗鄙的武夫就是粗鄙的武夫。

指望他们改过自新,变得跟文官一样讲规矩,那是休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生耽美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斗罗之百变神王奥斯卡

金乌大圣

开局牛家村,我和嫂嫂相依为命

我只想吃大菠萝

长生:皇帝祂疯了

清蒸番薯丸

我修炼水到渠成,攻击每招必中

光军三十

洪荒:我冥河,开局举报系统

不是小杨啊

被开除后,我成了控温型中单

青衣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