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哈囚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7.第97章 胡惟庸:殿下,请救命!,大明:朱标胞弟,史上最强逆子,二哈囚笼,小说巴士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97章 胡惟庸:殿下,请救命!

“别担心,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会有办法的。”

办法,朱标和朱楷已经告诉了朱元璋,但他却不能告诉马秀英,省的马秀英再有更多的担心。

……

朱元璋已经有对‘儒’动手的心思,只是还不能现在就公诸于世。

机会会留给等待和忍耐的人,所以……不着急。

只不过,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宋濂反而先找到了他,并且告诉朱元璋,有两个皇子,他是教不了的。

一位是朱楷,另一位……是朱棣。

也是在学堂里最调皮捣蛋的皇子。

任谁听到宋濂提起这两个人,都会觉得这是他在把人赶走。

朱元璋,也同样会这么认为。

你们这群读书人,看不起老子,老子一手拿刀一手读书,肚子里终于有了墨水,可现在呢……你们不敢看不起老子,竟然还要欺负我的儿子们?

但宋濂还没等朱元璋发问,便自己解释起来:“陛下,请容臣细细说来。”

朱元璋:你说,如果不说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老子让伱再说不出话!

“皇子们从小读书,接受良好教育,陛下恤子之心,臣感同身受,据臣这几年观察,二皇子与燕王,绝非安居学堂苦读诗书之俗流,而是以万里江山做舞台的英杰,二皇子尤甚,他以三千骑横扫关外,屠族灭国之勇武,我们都看到,燕王自幼追随二皇子,受他影响颇深。”

宋濂娓娓道来,让朱元璋也暂时的放下心中的不满。

安心听宋濂吹嘘朱楷和朱棣。

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被好好夸奖?

朱楷有能力,朱元璋就没怀疑过,就是这老五朱棣……他也和朱楷一样吗?

“陛下可是想问,燕王为何会和二皇子一样么?他不如二皇子,但却比其他皇子更加适合军旅,当臣每每讲到战事的典故,燕王便非常有兴趣,并且会非常大胆的把疑惑问出来,有时臣也无法回答他的问题。”

宋濂教皇子读书,已经有很多年,从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前就开始教,这些年过去,他对皇子们已经有了很多了解。

尤其是朱楷、朱樉、朱棡和朱棣四位年龄比较大的皇子。

宋濂躬身对朱元璋说道:“陛下,这天下的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字的,一种是无字的,您懂的。”

“咱懂!咱懂!”

朱元璋的笑容就没写消失过,没想到自己的孩子,除了朱楷以外,又多了位可以横刀立马的大将军:“宋先生放心,咱明天就把老五送到军中,去跟在天德身边当个亲兵,绝不让他扰乱学堂。”

宋濂听到朱元璋说,要把朱棣朝武将方面培养,心中虽然不情愿,但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朱棣可以是横刀立马的将领,但他却永远无法成为帝王。

只要朱楷还在,朱棣就算统领天下兵马,他也绝不可能造反成功。

关键是,朱楷不要想着造反啊!

没错,宋濂是在赌,赌朱楷不会造反,赌朱楷的人品!

朱元璋听到宋濂说完朱楷和朱棣,又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再次询问道:“那……老三和老四呢?老六是要当大夫的,他心善,看不得人生病,楷儿也认为老六治病救人完全可以。”

“六皇子很文静,让他做大夫,也未尝不可。”

宋濂认同的说道,“秦王和晋王殿下,他们二人在去年出去回来后,性情变得沉稳不少,在读书上也肯下功夫,两位皇子心怀万民,未来太子身边,也会多两位帮助他治理地方的藩王。”

朱樉和朱棡去北方,看到受苦受难的百姓,他们心中的善良被激发出来,所以两人也逐渐朝着治理一方的内政开始变化。

这种变化,无疑是可喜可贺的,朱元璋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都成为对大明有用的人。

现在,从老大到老六,都已经成才,朱元璋笑的脸上的褶子越来越多。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宋先生你教学有方啊!”

“赏!”

“咱要重赏!”

宋濂看着朱元璋开心的样子,忍不住想给他泼冷水:“陛下,孰不闻君弱臣强?”

朱标名声不显,他的弟弟们一个个都成为英杰,这可是会出乱子的。

尤其是朱楷,他对弟弟们的影响太大,而且和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子嗣们关系很好,如果他要造反,振臂高呼便能拉出一大队人马。

宋濂所担心的,也正是如此!

可是,朱元璋听到宋濂的担心后,却不以为意:“楷儿造反?呵呵……”

如果朱楷真的造反,朱元璋会毫不犹豫的把徐达借给他去用。

宋濂看着朱元璋不以为意的样子,很是无奈:“陛下,宋国太祖赵,可是被臣子黄袍加身!”

朱元璋只回了两个字:“无妨!”

说完,朱元璋就不想再和宋濂说话:“宋先生,朕乏了,你先回去休息吧,孩子们教育上的事情,你还要尽心尽力啊!”

因为宋濂最后说的话,朱元璋连给他的赏赐都免了,就当自己没说过这句话,让元奇送宋濂离开。

把宋濂送走后,朱元璋背着手在武英殿中开心的来回踱步,后来想想……自己孩子各个有大才这样的喜事,只是自己知道不好,他要去分享。

奏折?政务?

呵呵……让太子去做就是!

朱元璋把政务推给朱标,自己则兴冲冲的回到坤宁宫中,向马秀英炫耀自己的孩子。

两人一位是皇帝,一位是皇后,可过日子方面,还是和普通百姓家没什么区别,孩子们有出息,是夫妻二人最开心的事,虽然有几位是其他妃子生的,但都姓朱,马秀英也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

“孩子们有出息,是好事,但放在咱皇室,却是坏事。”

朱元璋气的摔了下袖子,“宋濂那老匹夫,竟然怀疑咱的孩子会造反,还造他们大哥的反,真是岂有此理!本来还想赏赐他些东西呢,现在咱一个铜板都不给他!”

“他们不懂楷儿,是他们的损失,我们信就好。”

马秀英皱着眉头,“倒是老五……重八,你不能只让他学军旅战阵的本事,还是要读书的,老五心不稳,容易急躁,多读些书,磨磨他的性子,放在战场上,沉稳的性子总会多些保障。”

听到马秀英的话,朱元璋沉思一番,点点头认同了马秀英的观点:“妹子说得有理,战场上,稍有不慎就会殒命,咱可不想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他跟着标儿去学,这兔崽子就害怕标儿。”

当然,朱棣还害怕朱楷,只不过朱元璋可不敢让他跟着朱楷去学,这俩货在一块,那不得把应天府闹的鸡飞狗跳?

嗯,就得让朱标去压!

虽然有一点小插曲,但依旧影响不了朱元璋的心情,他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摩擦着自己的膝盖,马秀英懂得:“孩子们成才,我去给你温壶酒,陪你喝两盅?”

“好,就这么办!”

朱元璋拍了下膝盖,然后笑着说道:“多温两壶,喝完了咱就去睡觉!”

至于政务,让朱标去处理!

“妹子,孩子有出息就是好,咱也乐的清闲,哈哈……”

满意,颇为舒适!

……

朱元璋把政务交给朱标去处理,朱标再把那一大堆需要天子处理的政事下发,交给各位臣子去做。

他现在处理的只有一件事:胡惟庸去齐鲁上任!

为此,朱标单独召见胡惟庸。

胡惟庸对自己被外派到齐鲁的事,是非常不满意的,并且十分的反对,甚至不惜在朝堂上攻击朱标,认为他这么做是包藏祸心。

谁不知道,他胡惟庸是朱楷座下第一走狗,满朝文臣中,朱楷就他这么一条走狗,自己离开了谁来保护朱楷?

胡惟庸就认为,朱标把他赶走,就是为了清除朱楷的党羽!

可是,朱标根本不理会他,依旧坚持让胡惟庸去。

此次朱标单独召见胡惟庸,胡惟庸也不害怕,就那么出现在朱标面前,并且很严肃的告诉朱标:“太子殿下,您如果是为了让我去齐鲁才召见我,那就不必了,我就算死,也会死在应天府中。”

朱标没理会他,在一份折子上写着什么。

胡惟庸背着手,大刺刺的站在朱标面前,丝毫不惧。

写完折子,朱标放下笔:“你看看吧。”

胡惟庸也不管什么礼法,就那么走上前,站在朱标身边打开折子。

可是,越看胡惟庸的脸色越是沉重,甚至可以说是难看……

他怎么也想不到,朱标让他去齐鲁,竟然是要针对孔家。

朱标怎么让他做这件事?

胡惟庸倒是不在乎什么遗臭万年,他本来就已经臭了,关键是他想不明白,孔庙代表的儒家,是最支持朱标的,他这么做岂不是自断一臂?

为何要这么做?

朱标看着胡惟庸:“看完了?”

“嗯。”

胡惟庸看着朱标,“太子殿下,您为何要这么做?”

“这是我的事,和你无关。”

朱标没有解释,只是告诉胡惟庸:“齐鲁之地不仅有儒,还有倭寇之患,靖海侯吴祯在齐鲁督导剿灭倭寇事宜,他和二弟相交莫逆,我已写信给靖海侯,让他全力配合你在齐鲁的行动,你离开时带上二弟的信,他定然会全力助你。”

倭寇,在明初就有。

从洪武二年,倭寇就存在,并且他们当初主要攻击的目标就在齐鲁。

登州、莱州、胶州等地,皆有倭寇,靖海侯吴祯熟悉水战,所以朱元璋命他前往齐鲁剿灭倭寇。

对于海上的事,朱楷很感兴趣,并且多次和吴祯交流,告诉他海上有特殊的季风,只要掌握了风的规律,就不用担心会造成海上事故。

至于朱元璋当初想要攻打倭国时,百官用前元攻打倭国而导致全军覆灭的事来劝谏朱元璋,说什么鬼神之类的,再加上大明初建,北面还有残元这么一个大敌,朱元璋不得不对海上采取守势,等有机会了再收拾他们。

吴祯一开始是不相信的,可他到了齐鲁以后,就相信了朱楷的话,并且两人频繁以书信交谈。

朱楷以前就在海上讨生活,对于海上的事是很了解的,所以在交谈的时候,告诉了他不少诀窍,吴祯这才更加认同朱楷。

吴祯节制兵马,对于胡惟庸在齐鲁的行动是最好的助力。

而朱标的话,让胡惟庸意识到,让他前往齐鲁,是朱标和朱楷共同决议出来的。

在想明白这些事情后,胡惟庸非但没有感到开心,甚至还遍体生寒。

儒啊!

自己把孔家拉下神坛,他的结局是什么,也可想而知。

以后如果失去了老朱家的宠幸,千刀万剐都是最好的结局。

“那我……”

胡惟庸想要再询问什么,朱标却不想听他说:“有事去找二弟。”

你是朱楷的走狗,怎么活命就别来问我。

朱楷让你活,朱标就没意见。

胡惟庸把折子放在朱标的桌子上,然后快速离开,直奔奉先殿去找朱楷。

没进门,胡惟庸就在外面大声喊:“殿下!救我啊殿下,殿下救我!”

那模样,仿佛是在外面被欺负了的孩童回到家寻求家长的庇护。

可怜的孩子!

朱楷并不知道朱标对胡惟庸的安排,他以为朱标不会这么做,听到外面胡惟庸的哭嚎,直接把他喊进来。

胡惟庸见到朱楷,就想跪在地上抱朱楷的大腿,可朱楷却一点兴趣都没有,把他踹了个趔趄,然后呵斥道:“有话说,有屁放,没事就滚蛋,别来烦老子!”

“哦哦,小人该死,真是该死!”

胡惟庸往自己脸上打了两巴掌,一边一下,那是下了死手的打。

然后,两边脸上挂着鲜红的手指印,胡惟庸把朱标找他说的事情告诉了朱楷。

朱楷听到后,有些愕然:“大哥真准备这么做了啊?”

啊?

胡惟庸惊讶的看着朱楷:“怎么?太子是在假传您的旨意吗?”

朱楷立刻骂道:“屁!”

如果不是胡惟庸离的远,朱楷就又一脚踹了过去。

他的话算什么旨意?

无稽之谈!

胡惟庸赶忙称是,再不敢多说。

“既然让你去,那你就去做。”

朱楷对胡惟庸说道,“不过,你要掌握好尺度,儒没有好恶,只是使用他们的人,孔家才是儒走向没落的罪魁祸首……还有那些一股脑追随孔家的无脑书生!灭了孔家,其他人要按照法度做事,我们就可以网开一面。”

这是对胡惟庸的一种保护,孔家倒了,他的徒子徒孙们,必然会对胡惟庸群起攻之。

朱楷还不想失去这把刀,所以能保护尽量保护。

让胡惟庸按照律法做事,这样那些人就不能从这件事上下文章。

至于孔家……

如果不是朱元璋点头默认,胡惟庸敢这么做?

朝臣们就算想攻击,也攻击不到胡惟庸头上。

胡惟庸是聪明人,一点就透,他对着朱楷起身拜服:“遵二皇子命!二皇子体恤下属,我真是无以为报。”

说着,胡惟庸从他袖子里掏出一本册子:“殿下,臣不在您身边的这些日子,这份名单上的人,您可千万要提防,有几人已经有了把柄在手,您只要将其拿出来,就不怕他们不从。”

“去去去,我用不到。”

朱楷嫌弃的摆摆手,这种名单他一点兴趣都没有。

……

胡惟庸走马上任齐鲁这件事,经过胡惟庸的激烈反抗之后,声音在陡然间便降低下来,仿佛失去了所有精气神似得,成为泄了气的皮球。

他去齐鲁,是板上定钉的事情。

朝臣们知道胡惟庸被赶去齐鲁,心中顿时放松不少。

这正是他们想要看到的,而且是太子朱标主动提起让胡惟庸去齐鲁,这说明胡惟庸已经被朱标厌烦,要把他从朝堂的权力中枢里赶走。

至于胡惟庸去齐鲁倒孔这件事,朝臣们根本没有想这种可能。

根本不可能嘛,孔家历经那么多朝代都没有倒下,区区一个胡惟庸,能撼动得了?

不需要操心这个,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好:胡惟庸,这条朱楷帐下第一走狗,要和应天府说拜拜了。

胡惟庸要去齐鲁上任,但并不会立刻就离开,他毕竟是当朝丞相之一,手里的事要交接出去,还是要一段时间的。

所以,在交接工作的这段时间,胡惟庸都是在被嘲笑中度过的,所有人都在看他笑话。

从权利中枢的副相,到地方担任一把手,这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下放。

把胡惟庸赶走,这件事是朱标一手促成的,朱元璋对此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在一部分朝臣看来,朱元璋这是为稳固朱标的太子之位做出的回应。

朝臣们一直希望朱标成为名正言顺的储君,朱楷一定要靠边站,朱元璋对此一直采取了默不作声的态度,可现在态度出现变化,这让朝臣们认为,他们在和朱元璋的斗争中战胜了一盘。

很好的开始!

这一部分朝臣,就差弹冠庆祝了啊。

胡惟庸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再出现在朝堂中的时候,面对大家的嘲讽,他就当做没看到,你们爱怎么嘲讽怎么嘲讽,反正与我无关。

爱怎么样怎么样,愿意怎么嘲讽就怎么嘲讽,现在这些嘲讽他的人笑的有多开心,等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哭的就有多狠。

这是可以遗臭万年的大事,舍我其谁?

……

“娘!”

朱楷还没进坤宁宫,声音就已经传到里面,马秀英神色如常,没有任何变化。

无论多少年过去,朱楷似乎都会这么喊,无论在哪,这种提前发生的声音她也已经习惯。

规矩?

朱楷的所作所为,就是规矩!

马秀英看着跑来的熊罴,说道:“吃饭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生耽美小说相关阅读More+

四合院之我带着一个侏罗纪

我被风吹走了

觉醒神通后,妖魔皆薪柴

派大康

身在公门里的斩妖日常

剑如蛟

武道从金身开始无敌

辰与夏

煤气罐没用?看好,我只教一次!

我要关月亮了啊

直播科普震震果实,我一拳开天!

天府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