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5章 斯文扫地,王斗谢秀娘,老白牛,小说巴士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马国玺沉默,老实说,他也『摸』不清楚王斗到底要搞什么,而如李邦华说的,未来宣府镇,安北都护府冗官冗吏也确实是真的。</p>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是马国玺赞同的,但眼下局势,明显向冗政方面发展。</p>

国朝初期,一府县之地,几个官员加一些小吏,就可以治理一片庞大的地方,然到了现在,全国的官吏数量,何止是国初的十倍?每年收来钱粮,光养官养吏,就是个沉重的负担。</p>

现观王斗行事,对吏员还进行了更加的细化。</p>

以保安州来说,往日不过吏目一员,司吏六员,典吏六员,承发一员,然后余者儒学、阴阳司、医学司、僧道司、永兴仓、备荒仓等各吏员一、二名。</p>

但到现在,吃俸禄人数,怕已经猛增多少倍,马国玺不明白,王斗以后如何来养活这些吏员。</p>

至于李邦华担心的此辈『奸』邪,马国玺倒不以为然,吏胥之所以大害,是因为他们长据地方,而且没有升迁的希望。</p>

很多人干一辈子,还是个不入流的小吏,连品级都没有,所以他们对钱财更为酷好。加上盘据地方,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一代,成为根深蒂固的豪强势力,才能愚弄官员,『操』持地方。</p>

其实这点好解决,如官员那样异地而职便可,观王斗也是这样做的,每次招了吏员,总不在本堡本城任职,而是调到外地。虽不如官员那样需回避一省或是数省,甚至南北对调。但已然足矣。[</p>

而且这些吏员还有升迁的希望,一级一级往上爬,从科级一直到部级,足以让这些小吏们奋斗了。</p>

吏员最高不是从九品,若官员一样,有自己奋斗的方向,马国玺认为这是王斗的神来之笔。</p>

他不愿全盘否定,最终还是说道:“永宁侯也非全然步入歧途。吾观永宁侯之意,显有不拘一格之心,扩大人才方面录用,甚至更看重明法、明算、明书诸科专人,此为地方通用实用之材也。”</p>

他说:“科举走到如今,弊端重重,以国初来说。尚能不拘一格,以举、科举、吏员诸途径登进人才。而后则逐渐专用科举,科举之中又尤重进士,举人、贡生大受轻贱,进士偏重之弊,积二三百年矣。永宁侯此为拔『乱』反正也。”</p>

李邦华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听下去,毕竟,马国玺说的也是事实。</p>

就听马国玺沉声道:“且,亲民官当以熟悉地方要务为主。便若汉时县令,多取郡吏之尤异者。是以习其事而不胜之患。然观国朝眼下,选拔过于狭隘,诸书生大多不通实务,又岂是地方豪强对手?”</p>

他说道:“地方州官事务,现还尤为繁杂,以县令一人之身,坐理数万户赋税,『色』目繁猥又倍于昔时,岂不举目惶惶,听任地方摆布乎?永宁侯以熟悉地方吏员任官,各通用实材,当可钳制地方恶吏乡绅!”</p>

他最后道:“虽吾仍有疑虑,恐以后冗吏冗政,然眼下看来,永宁侯之策,不失为更改国朝积弊之良方良策,日后如何,吾拭目以待。”</p>

说到这里,马国玺拿起自己面前酒杯,一饮而尽。</p>

李邦华目光闪闪,不由得站起来。</p>

确实,大明到了现在,选官任官制,可谓积弊重重,特别科举制饱受各方抨击。</p>

大明到了现在,尽以进士为贵,只是这些进士们,尽数为熟读八股文出身,各地方州县官人选,基本也由这些初释褐之书生担任,这些人中,通晓吏事者十不一二,而软弱能者则居其中**。</p>

吏部委任时也不精心选择,常常以探筹投钩为选用之法,最后造成了“以百里之命付之阘茸不材之人,既以害民,而卒至于自害”的局面。</p>

按理说了,地方官员都应该由熟悉地方事务的人出任,然看上面这些八股文书生,显然是不合格的,他们不通实物,地方把持在吏员及乡绅手中,就可以理解。</p>

而且就算大明现在仍在考明法、明算、明字三科,但他们的身份地位,远远不如进士科尊贵,这些专门人才的选用,录取后也只在与专业有关的机构任职。[</p>

便如国子监的明算科,负责整个国家的工程、预算、财经等方面事宜,事情很重要,身份却很卑下,而且升职空间狭窄,所以每个学子都不愿意考这三科。</p>

相反,八股文作得好的书生们,反而任职空间广阔,升迁快速,当然造成千军万马,只考进士。</p>

国朝积弊,李邦华又如何不知?然改革,又从何改起?</p>

说起官员的『操』守,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比吏员优不了多久,饱读圣贤书的书生们,最后为官之时,也尽是贪婪骄慢、没有丝毫报效国家之心。</p>

还有一个怪现状,越是贫寒出身,寒苦读之人,最后却往往贪得更利害,直有要钱不要命之势。</p>

李邦华在都察院多年,其实了解这些人的心思。</p>

豪门大族出身的官员,便如吃饱的狼豹,还要注意个吃相,这些贫寒人家出身的官员,就不管不顾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往日的投入捞回来再说,如同空腹的恶狼!</p>

而且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外事,通常是书呆子一个,到了地方,除了配合捞钱,又有什么作为能力?</p>

思来想去,李邦华最后长声一叹,或许,可以看看永宁侯的吏员考核制,未来会走向何方。</p>

虽然他认为此法一样存在诸多方面问题,特别吏员的『操』守不让他放心。毕竟各级吏员、父母官,是与百姓最为接近的官员。其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地方治『乱』与民生疾苦。</p>

他『吟』道:“取官漫谩,怨死者半。人主苟欲亲民,必先亲牧民之官,而后太平之功可冀矣……吾也拭目以待吧!”</p>

……</p>

李邦华决定微服私访的路程到此便罢,一路行来,接连不断的刺激之事已经让他受不了,州城那种“龙潭虎『穴』”,更不想去了,怕所闻所见更让自己吐血三升。</p>

接下来二人叫餐吃饭。聊些轻松的事情,马国玺叫了一桌的菜,二人对饮,几个随从,旁边另开一桌。</p>

看着桌上有鱼有肉,饭菜非常丰盛,李邦华正『色』道:“何必如此破费?”</p>

对马国玺。李邦华越来越欣赏,二人虽派别不同,政治理念也有所冲突,然马国玺所言虽行,都让李邦华感觉到他一腔忠孝节义,有马国玺驻在东路。也让李邦华略略安心。</p>

而如他们这样的旧官体系,现在没了各项灰『色』收入,平日积点钱粮也不容易,这一路行来,自己一行人吃喝。尽是马国玺私人在掏腰包,这让李邦华有些过意不去。</p>

马国玺笑道:“妨。其实这酒宴虽然看来丰盛,但所费不多,连随从那桌,总共也不过一圆五角罢了。最贵的,便是这些酒了,毕竟宣府镇有律法,酿酒者,磕以重税。”</p>

“一圆五角?”</p>

李邦华惊讶,两桌的饭菜,总共才一两五钱银子?</p>

宣府镇的银圆他当然知道,一枚银圆,皆是“含银九成五”,可实打实的折金花银一两。也因为几乎每枚外形、成『色』、重量一致,一枚就可当一枚使用,不说在宣府镇,便是现在在京师,价值都非常坚挺。</p>

很多大户人家,都喜欢用宣府镇的银圆,简单又方便,免去了往日看银两成『色』、重量等诸多麻烦。</p>

民间接受率也非常高,当然,银圆等闲人等难得一见,倒是铜圆,许多小民在使用。</p>

让李邦华惊讶的是此处物价之低,放在京师,这两桌饭菜,没有好多个银圆不能下来,此处才一圆五角?</p>

马国玺说道:“是的,这还是保安州物价较高缘故,若放在怀来城,还会更低廉一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灵异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不是信徒

半纸斯文

开局无限余额:神秘千金她美又飒

从今天开始当神豪

嫌弃彩礼少,我和豪门千金结婚

三千温言对酒

魔法记录复生异世界那就好好生存

折纸留言

风驰江湖行

风流小浪

我的白富美女友

命运一刀流